使用环氧乙烷灭菌时需要注意以下多个事项,以确保灭菌效果、操作安全以及人员健康:
一、灭菌前准备
1、物品清洗:待灭菌物品必须彻底清洗干净,避免使用生理盐水清洗,并确保物品上无水滴或过多的水,以防环氧乙烷被稀释和水解。
2、设备检查:检查灭菌设备是否正常运行,包括电热或蒸气阀、循环阀、真空泵、加药阀、放空阀等是否关闭,以及打印纸、灭菌器舱门、触屏等是否功能正常。同时,检查设备的正常运转、温度、湿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,以及环氧乙烷气体是否充足。
二、个人防护
环氧乙烷是一种具有毒性的气体,因此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口罩、手套、护目镜等防护用具,避免直接接触。工作环境中应有良好的通风,以降低环氧乙烷浓度。在每日8小时工作中,环氧乙烷浓度应不超过1.82mg/m?(1ppm),15分钟工作中暴露浓度不超过9.1mg/m?(5.0ppm)。如出现中毒症状,需迅速离开现场。轻者呼吸新鲜空气,直到症状消除;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。
三、灭菌操作
1、灭菌工艺:严格按确认的灭菌工艺操作,记录完整,确保产品灭菌效果。按照环氧乙烷消毒器生产厂家的操作说明进行灭菌处理,合理选择温度、浓度和时间参数。在此过程中,应确保灭菌室内的环氧乙烷浓度达到要求,并加热至设定温度,保持一定时间,使环氧乙烷充分渗透并杀灭微生物。
2、包装与装载:灭菌物品应放置在合适的包装袋内,并确保包装完好。使用专用灭菌篮筐装载待灭菌物品,并检查其包装质量和信息。装载过程中,灭菌包之间应留有一定的间隙,纸塑包装物品应侧放。
3、监测与指示:每锅次灭菌必须放置生物指示剂,以监测灭菌效果。同时,使用化学指示卡等监测手段,确保灭菌过程中的温度、压力和时间等参数符合要求。
4、参数控制:环氧乙烷的浓度、温度、相对湿度和作用时间是影响灭菌效果的关键因素。需根据灭菌物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参数,并严格控制。
四、灭菌后处理
1、通风处理:灭菌结束后,应开启通风装置,将残留的环氧乙烷气体排除,确保物品安全。通风处理应充分,保证环氧乙烷气体排除干净,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。
2、物品检查:检查每个包的完整性,若有破损或纸塑包装袋封口处开口视为灭菌失败。同时,检查纸塑包装袋外和包外指示标签、包内指示卡是否变色、达到灭菌要求。
3、残留量检测:灭菌后的物品需要进行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,确保残留量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。残留量过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。
五、存储与发放
已灭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区专用储物架上,发放运送时要求所有无菌物品必须放置于专用清洁密闭容器中,避免再次污染。
六、安全布局与监测
1、安全布局:由于环氧乙烷灭菌器运作和开启时存在泄露风险,其安装必须合理布局,安放在通风良好、有一定空间、远离火源和主要通道的地方。灭菌器各侧(包含上方)应预留足够空间,便于维修及定期保养。
2、环境监测:灭菌车间为独立空间,务必保证通风良好,有强制防爆通风装置(换气次数1小时>10次),安装防爆灯具和开关等。同时,灭菌车间需要安装环氧乙烷浓度检测报警仪,以实时监测环氧乙烷浓度。
七、紧急情况处理
如发生环氧乙烷泄漏,必须立即采取措施,喷洒水以降低浓度,并迅速将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。如有人员中毒,应立即将其送离现场并送医救治。
安久医疗提醒:使用环氧乙烷灭菌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,以确保灭菌效果、操作安全以及人员健康。